■新闻背景
近日来,包括辛巴销售假燕窝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再到罗永浩售卖羊绒衫不含羊毛,加上一些直播带货者公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兴起并实现快速发展的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2.6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9.3%。
2020年方兴未艾的直播带货,似乎进入到了隐患高发期。对于这种新的零售业态,很多人不得不追问一句,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
观点一
直播带货还可信吗?
吴戈
近日,一些头部主播,在直播时出现售卖假货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让大家不禁为当下直播带货的可靠性画上了一个问号。
事实上,直播带货之所以备受买家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播能替消费者在网线的另外一端亲身试用产品,让消费者能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产品。但现在有些带货主播,连自己的选品团队都没有,只要商家付坑位费,就能在直播间里推销,这是对自己职业责任和对消费者信任的亵渎,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到问题产品的概率。
除此之外,直播间里虚假数据营造出的“繁荣”景象,给人一种感官上产品很好的错觉,但实际情况却未可知;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在遇到问题商品时,难退换、难维权,最终只能吃哑巴亏。观看一场直播,无非就是想在这里买到性价比高的好东西,既然质量、权益都无法保障,那何必还苦苦守在直播间呢?
无论怎么说,直播带货的出现,的确能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产品,但面对直播带货的热潮,大家也要理性对待。
观点二
完不了,尚可信
刘薇
造假事件不断曝出,直播带货还能信不?你若是这么问,淘宝和拼多多就笑了。如同当初斥责它们遍地假货一般,同样有人觉得难长久。可现在呢,照样活得好好的,当然,假冒伪劣、物非所值、货不对板也不是没有。
不仅如此,它们也早已搭上了直播列车。既然能火是有原因的、发展中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还能走得远也是可以看见的。
今年以来,已有近10份监管文件出台,直指直播带货造假问题。再加上消费者觉醒、职业打假人的配合战,直播电商进入了监管时代。以监管促规范,自然可以填平很多坑。
从另一个角度讲,施以监管,是为了让它更健康地发展,而不是消亡,因为它有三个先天优势无可比拟。其一,直播间里有丰富的信息和极强的体验感;其二,与主播的实时互动交流、消费者之间的经验分享等,增加了社交属性;其三,价格与信任度。
大浪淘沙后能留下的必然是金子。比如罗永浩,此类重量级人物入驻直播,势必关注货品质量对其声誉的影响,自然有所筛选。尽管也曾被小龙虾咬了手,但遇王海“狙击”后,对假羊毛衫的处理方式还是深得民心的,这显然也是自我监督意识提高的表现。
所以,没必要盲目悲观。不想交智商税,那就务实、理性消费吧。
观点三
给直播带货一个救赎的机会
刘沛昊
本世纪初,网上购物悄然兴起,作为一个新业态,网购的发展也曾一度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困扰,但随着市场格局不断重塑,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业内标准也被重新定义,如今的网购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信赖。
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粗暴发展的时期,直播带货看似如火如荼,但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行业标准不明晰,监管体系还未跟上,各种乱象的出现不可避免。但与此同时,直播带货的亮点和优势也不容忽视,相比传统电商,直播带货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营销模式,让不少创业者看到了希望,也让不少物美价廉的商品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
尽管直播带货目前饱受质疑,但随着行业内部自我纠偏和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相信很大程度上能被拉回正轨。所以说,与其过早地唱衰直播带货,不如再给它一个成长的机会,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