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代加工”背后的猫腻 - 权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警惕“代加工”背后的猫腻

来源:湖南日报
2021-04-17 14:03

  原标题:警惕“代加工”背后的猫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祖华

  “小投资、高回报,不懂技术也能轻松创业”……这类广告词看上去很美,却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近期,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湘问频道收到多起关于代加工的投诉,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刘先生投诉称,去年7月,他在长沙经开区与长沙康百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刘先生只需交押金15000元,负责场地、水电等,公司提供加工钢丝球机器一台、钢丝球原料2吨,并提供技术支持,合作进行钢丝球代加工。合同签订两个多月后,刘先生才收到机器,没有原料,也没得到任何技术支持。刘先生要求退机器,公司完全不理睬。

  除了钢丝球代加工,制香代加工、茶包代加工、干燥剂代加工等投诉也不少。去年11月,胡女士在网上看到一则湖南永迈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手工干燥剂代加工广告,称“一天最多可加工3000多袋干燥剂,按0.08元每袋的手工费结算,一天可以赚200多元”“在合同期内交货的合格成品数累计达到7万袋,公司将返还3980元设备款”,胡女士如数支付了3980元设备款。不久,公司给胡女士寄来了设备和原材料,她制成3000余袋干燥剂并寄回公司,公司却称成品合格率只有30%,只结算了78元手工费。后来,公司又分两次给胡女士寄来原材料加工,但最后都以“合格率太低”为由,分别结算了167元和48元手工费。“成品合格率怎么全由他们说了算?”胡女士既气愤又无奈。

  4月12日,记者联系上长沙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沙康百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已经联系不上,曾多次被投诉,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投资者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权。

  记者通过企查查APP看到,长沙康百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遭多名投资人起诉,均为合同纠纷,长沙县人民法院判决,公司应赔偿投资者相关费用。由于公司一直没有执行相关判决,投资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公司及法人代表也被限制高消费。而另一家公司湖南永迈科技有限公司,则已经注销。  

  “代加工领域投诉频发,但合同纠纷不属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我们只能促成涉事双方协商,协调未果的,建议维权者走司法途径。”长沙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处理此类投诉时,感到很棘手。而加工户们因为身处异地等原因,通常不愿意选择法律手段去维权,最终只能吃哑巴亏。记者提醒大家以此为戒,警惕“代加工”背后的猫腻。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